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转眼间,就是十天后。

所有的学子们养精蓄锐完毕。

今天一大早,天还未亮,长长的队伍就排队到了贡院外。

第二轮科举考试也正式开始。

相比较第一轮考试大多数都是送分题,第二轮科举的难度就呈几何式上升。

郭天翊要求在试卷里面除了正常的文科题目外,还加了大量的理科题目。

这次同样是三套试卷。

理科题目,自然是算术题。

后世之人一提起古人的学习内容,就是四书五经之类,其实这是种误解,数学也一度是古代学子的必修科目。

只是古华夏的学习与科技树最终长歪了,才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。

古华夏从西周时期开始,数学就是“六艺”之一,是各大私塾学院的必修必考科目之一。

那时候学院里的学生全是官家子弟,学习的目的也是专门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,数学要解决的问题,包括土地丈量、谷仓容积的计算、堤坝和河渠的修建、税收等等。

当然,数学的实际运用不止于此。

往小了说,历书的修订、日食月食时间的推定等等都需要你涉及到数学。

往大了说,秦始皇修长城、隋炀帝开运河,武则天修通天大佛等等,都需要数学家的精确计量。

秦汉时期,官家士族的娃娃从六岁起就开始学习,数学就是必修课。

隋朝时期朝廷成立了专门教数学的学校,后面在北魏时期也设立过专门教数学的学校。

唐初时期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,数学仍是六科之一,而且也设立专门的学校。

古华夏在这些时期的成长路线都是正常的。

古华夏跟国外相比,数学有多先进呢?

可以这么说,从远古时期算起,直到14世纪,古华夏的数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。

包括广为人知的勾股定理都比外国早了5个世纪之外。

古华夏古代数学中,还藏有世界最早的几何学、最早的方程组、最古老的矩阵等等。

这些都是朝廷支持数学的衍生出来的必然结果。

但是唐以后,数学就不那么受重视了。

大部分人完全都是研究四书五经。

宋以后,学数学,全靠自学。

甚至宋朝流传的解方程式方法,因为长期失传,到了清代后还被人们认为是天书...

郭天翊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
文化与文化碰撞才能产生出新的火花。

百家争鸣,才能进步。

否则就会形成故步自封的局面。

今天的考场里,学子们也纷纷皱起了眉头。

当然,也有一些人兴奋的手舞足蹈。

比如墨家的弟子。

数学就是他们的必修课。

今天的考试对他们来说太友好了。

王渊等人看过考题后也大为不解,不知道陛下为何会让人出这么多算术题?

“诸位可说说,陛下日后是不是打算大力支持算数学?”

王渊看罢了试卷后,看着诸位副考官出声询问道。

“我等不知道啊...”

“陛下天威难测,或许有更深层次的用意。”

“我倒是觉得陛下此举用意深刻,数学发展好还是有很多用途的。”

“不错,测量、纺织、交换、纳税、冶炼、土木工程、利息等等都需要相当好的算学基础...”

“陛下圣明啊!”

“我等只有佩服的份...”

王渊笑了。

有人说到了重点上。

跟他想的一模一样。

但是,王渊还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。

那就是陛下支持的,不仅仅是算学。

而是诸子百家。

在陛下眼里,只要是研究学问,都支持。

这对年轻人来说是好事。

对社会,对国家的发展来说也是好事...

考场内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menfighters.com/txt_0_6sjte/jjeseooy.html

书本网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正点小说网80电子书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